首页 >新闻中心 >行业动态

把技能培训送到工作现场——“移动课堂”提升培训时效性观察
发布日期:2025-00-24

来源:中国建设报

 

近年来,多地通过打造“移动课堂”,将实用的技能培训送到环卫工人、建筑工人等一线劳动者的工作现场。

 

据了解,“移动课堂”组建了专业化师资团队并配备了移动教学设备。培训内容紧密围绕设备操作规范、应急处置流程等关键领域展开。在培训方式上,采用“工间学、现场练、提技能”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培训实效性,助力打造知识扎实、技能过硬的人才队伍。

 

马路边的“实景课堂”

“移动课堂”凭借就地取材、直面痛点、入脑入心的特点,将安全意识融入环卫工人的作业过程,为他们的安全作业筑起一道防线。

在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环卫工人的安全课直接开在了他们的作业现场。花溪区环境卫生管理所推出“移动小课堂”——一台投影仪、一块幕布,组成了接地气的“马路影院”,将真实的安全警示教育片送到各个环卫作业点。

“大家看仔细了,就因为一次疏忽,结果……”讲解员话音未落,屏幕上已切换出触目惊心的事故画面。环卫工人围在熟悉的工作场所,全神贯注地盯着幕布。视频还提供了清晰的“安全指南”:如何规范穿戴反光背心才能在车流中“被看见”?警示标志牌摆多远才有效?作业中如何眼观六路、预判风险?……这些与日常工作息息相关的规范操作,让环卫工人有效树牢了道路安全意识。观看结束后,环卫工人感触颇深:“这种送到作业一线的培训方式既方便又实用,安全知识记得更牢了。”“以后作业时一定要互相提醒,安全不仅是个人的事,更是团队的责任。”

在福建省漳州市石龟头环卫车队所在地,一场别开生面的“马路课堂”开讲。环卫工人与来自附近高校的大学生随机结成“师徒”组合,一场知识与经验的双向交流随即展开。

大学生好奇地发问:“台风天,环卫作业最担心什么?”环卫工人分享经验:“广告牌突然坠落最危险。”“夏天垃圾发酵快,气味难闻,作业时有什么防护妙招?”环卫工人亮出“秘密武器”:“薄荷膏就挺好,既能提神醒脑,又能防止异味侵扰。”面对环卫工人遇到的实际作业难题,大学生也积极贡献智慧。学习自动化专业的小王主动向环卫工人讲解清洁设备的发展趋势和基本原理并针对环卫工人“要是扫帚能自动进行垃圾分类就好了”的期待,探讨技术实现的可能路径。当被问及“机器人会不会取代环卫工人”时,大学生结合实例解释了当前技术局限和人机协作的优势,让环卫工人对未来的工作形态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老经验”与“新智慧”在课堂上碰撞交融,为“城市美容师”队伍建设注入新活力。

 

车轮上的“普法驿站”

相较于常规安全教育培训固定的场地、时间安排和程序化流程,安全教育移动宣传车展现出内容丰富多元、培训组织灵活便捷的优势。

在河南省漯河市源汇区,环卫服务中心创新工作思路,巧妙借助洒水车、雾炮车、洗扫车等每日穿梭于城市主次干道、大街小巷的作业车辆,将其打造成“行走”的法治宣传阵地,旨在切实提升环卫工人、园林绿化工人等市政工作人员的法治素养。

据了解,该中心在环卫车辆上张贴了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普法海报。海报内容紧密围绕市政工作人员最关心的核心议题,涵盖环卫作业安全防护的相关规定、涉及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具体条款以及工作中可能遭遇的法律风险点等。此外,该中心还在部分车辆车身的醒目位置喷涂或张贴鲜明、生动的法治宣传标语和主题漫画。借助环卫车辆高频次、广覆盖的流动性特点,让法治宣传标语“跑”遍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既时刻提醒着市政工作人员牢记自身的权利与义务,也向广大公众传递着尊重劳动、遵守法律法规的积极倡导。

 

工地里的“安全练兵”

考虑到施工现场存在点多线长、人员分散、集中培训难度大的实际情况,多地摒弃以往开展“填鸭式”培训的模式,将课堂直接“搬”到项目工地。

湖北某企业打造“安全环保大讲堂”,参训人员分组深入冷水河大桥、壕渠隧道等施工现场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逐项记录风险点并与项目管理人员就地研讨整改方案,同步核查资料。讲授内容直面痛点,项目负责人结合隧道施工特点,围绕流程、地质风险、案例教训、安全技术等方面进行深度解析,强调必须把安全视为“生命线”,推动思想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同时,建立“培训—考核—绩效”联动机制,完善应急预案,配足物资,加强演练,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

为切实提升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陕西省榆林市神木市组织技术骨干和安全管理人员组成“安全宣讲小分队”,在施工现场开展安全知识“小课堂”,让安全教育“更接地气、更入人心”。

在授课过程中,小分队携带宣教资料、典型案例图片及简易教具深入各个施工点,利用工间休息、班前班后会等碎片化时间,在施工现场灵活设立“移动课堂”。课堂紧密结合当前的施工类型以及现场环境特点展开讲解,重点涵盖施工安全布控规范、特种机械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夏季高温作业防护要点以及常见风险辨识与应急处置。此外,还特别设置了互动问答环节,施工人员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安全困惑和难点积极提问,小分队耐心解答并现场示范正确的操作流程和安全防护用品的规范佩戴。施工人员小张表示:“这种在工地现场边干边学的方式特别好,讲的东西都是马上能用上的,记得牢、理解深。”

 

摘自 《中国建设报》 2025.07.24 盛卿